第六屆“學會獎”評獎終評結果
“學會獎”著作類
一等獎(共2項)
|
作品 |
著作者 |
著作者單位 |
|
《電影的轉身:中國電影的現代化運動及其文化闡釋》 |
厲震林 |
上海戲劇學院教務處 |
|
《電視劇敘事:傳播與性別》 |
張兵娟 |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二等獎(共7項)
|
作品 |
著作者 |
著作者單位 |
|
《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 |
姚國強 |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信息化處/錄音系 |
|
《當代電視新聞學》 |
黃匡宇 |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南方傳媒研究所 |
|
《廣播電視藝術學通論》 |
施旭升 |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 |
|
《從影像到擬像——圖像時代視覺審美范式研究》 |
高字民 |
西北大學文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系 |
|
《電視新聞的敘事學研究》 |
歐陽照 |
重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
《1990年代中國電影中的作者表述》 |
孟君 |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
|
《黎民偉評傳》 |
鳳群 |
廣東五邑大學文學院 |
優秀獎(共7項)
|
作品 |
著作者 |
著作者單位 |
|
《大寫的人——人物專題片創作》 |
黃曉白 |
南京藝術學院 |
|
《當代電視編輯教程(第二版)》 |
張曉峰 |
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
《電視采訪》 |
曾祥敏 |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 |
|
《<一撇一捺>——陳漢元訪談》 |
石屹 |
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
|
《歷史軌跡和發展現狀—中國電影簡史》 |
丁莉麗 |
浙江工商大學 |
|
《電視劇城市意象研究》 |
王玉瑋 |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 |
楊璐 |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
“學會獎”論文類
一等獎(共5項)
|
作品 |
著作者 |
著作者單位 |
|
《中國電影研究學術發展史綱》 |
陳犀禾 |
上海大學 |
|
《兩個中國——伊文思的<愚公移山>與安東尼奧尼的<中國>》 |
孫紅云 |
北京聯合大學 |
|
《聲音與現代性:默片至有聲片過渡拾起的中國影院聲音史問題》 |
張一瑋 |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
|
《兩岸三地“新電影”影響下的后“新電影”浪潮——以導演影響為中心的審美嬗變描述》 |
郭越 |
西北大學文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系 |
|
《長篇時代的電視劇理論研究范式》 |
張國濤 |
中國傳媒大學 |
二等獎(共14項)
|
作品 |
著作者 |
著作者單位 |
|
《電視劇懸念的設置》 |
張智華 |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
|
《從文學紀實到影像呈現》 |
王暉 |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
|
《論本雅明對現代電影理論的貢獻及其局限性》 |
金丹元 |
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 |
|
《歷史鏡像中的人性審美指向》 |
杜瑩杰 |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
|
《論蒙太奇的嬗變》 |
黃琳 岳瑩 |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傳藝學院 |
|
《一“拍”漸“合”有“融”乃“大”——改革開放三十年區域合作策略下的內地與香港合拍》 |
張燕 |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
|
《臺灣電視批評發展總體研究》 |
王立新 |
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 |
|
《個體與集體:中國都市電影創作元素分析》 |
許迪聲 |
上海師范大學數字傳媒藝術中心 |
|
《<孔子>與中國電影的“賀歲化”現象》 |
王利麗 |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 |
|
《論中國影視審美取向的后現代性表征》 |
孫宜君 |
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 |
|
《論紀錄片聲音元素的藝術表現力》 |
姜燕 |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 |
|
《我是一味生活和內心充滿痛苦的人——帕拉杰諾夫詩電影風格論》 |
黃寶富 |
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 |
|
《論中國西部電影音樂的名族性》 |
趙濤 |
西北大學文學院 |
|
《中國軍事電視節目30年縱覽》 |
楊洪濤 |
中國傳媒大學 |
優秀獎(共13項)
|
作品 |
著作者 |
著作者單位 |
|
《論中國電影對陜北名歌的兩次演繹和傳播現象》 |
曹小晶 |
西北大學文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系 |
|
《1958—1980年中國電視劇理論研究的研究》 |
熊國榮 |
贛南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
《從“自發走向自覺”——論點視覺中的陜西地域特色音樂創作》 |
王鋒 |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 |
|
《中國古裝大片的表演特色》 |
馮果 |
華東師范大學 |
|
《中國電視生態失衡的八大癥候》 |
張文娟 |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 |
|
《電視媒體化解社會糾紛的功能與路徑》 |
譚舒 |
大連民族學院新聞系 |
|
《試論紀錄片中的情景再現手法》 |
郭艷梅 |
福建泉州華僑大學文學院新聞系 |
|
《中國電視娛樂的產業動力與文化責任》 |
蕭盈盈 |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
|
《數字技術背景下對電影影像本體論的再思考》 |
宮春潔 |
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 |
|
《謝晉電影的三副面孔及其意義》 |
劉海波 |
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 |
|
《提升電視劇藝術品格——電視劇中悲劇性的價值初探》 |
宋法剛 |
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
|
《論西部電影的題材選擇》 |
王滔 |
西北大學文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系 |
|
《中國動漫公司的經營策略》 |
汪少明 |
湖北省黃岡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