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學會獎”評獎終評結果
著作類獎評獎結果(以姓氏筆畫為序)
一等獎(3個)
《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叢書張會軍北京電影學院
《新世紀中國電視文藝研究》周星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電視文化學》歐陽宏生四川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
二等獎(6個)
《電視文化的觀念》祁林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好萊塢電影機制研究》何建平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實用電視新聞采編》張紅軍鄒舉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映畫:香港制造》張燕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當代中國影視文化研究》陳旭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權力的影像》鄭世明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
三等獎(9個)
《法國電影經典》左芳新疆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解構電視:電視傳播學新論》張曉鋒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被遺忘的影像》李幸劉曉茜汪繼芳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電視攝影藝術》李明海重慶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
《電影修辭學:鏡像與話語》李顯杰湖北省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電影語言:理論與技術》李稚田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電視節目形態論》陳國欽夏光富中國傳媒大學
《好萊塢:經典的奧妙》周文萍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中國電視名牌欄目解析》胡智鋒顧亞奇中國傳媒大學
論文類獎評獎結果(以姓氏筆畫為序)
一等獎(6個)
《現代電視傳媒的文化轉換》石長順
《電視劇播前評價與播后評價差異研究》張國濤
《我國電影評價系統初探》李亦中
《從“超女”到“夢想中國”——對當下電視媒體狂歡娛樂的整體文化反思》金丹元王新菊
《依托高等教育平臺,構建中國電影國際學術合作研究領域》姚國強
《現代影視高等教育及學科建設理念探究》黃會林明日
二等獎(9個)
《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類型與美學精神》王昕
《經典文本的變遷與歷時傳播—以“紅巖”為例》田義貴
《神話及其“表象的敘述”——論電視劇敘事傳播中的性別政治》張兵娟
《電視劇與文化研究》張斌
《國際影壇漢風舞然——從中國電影國外獲獎看新時期中國電影外宣》張毓強王鑫方
《試論電視傳播中的身體意象》陳月華
《“邊緣”話語躋入“主流”文化空間的探索——華語“同志”電影的演變軌跡》顧文勛高振華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國電視媒介生存研究》蕭盈盈
《雜陳共生、蓄勢促發——大后方電影的特殊歷史作用》虞吉
三等獎(15個)
《第三代電影人的改編電影》馮果
《拓展高校電影教育的文化任務》任家瑜
《新中國農村電影放映的實證分析》劉廣宇
《電視電影審美潛質初探》劉秀梅
《有意義的可貴探索——評電視連續劇“大宋提刑官”》孫政
《傳承與變異——電視藝術美學研究管窺》張應輝
《中國西部電影的美學特征》張阿利
《百年中國電影的三次道德轉型》張振華
《論抗日戰爭電影的主要特征》張智華
《從啟蒙理信、寓言化到商業敘事——對大陸、臺灣、香港電影中風俗敘事的比較研究》陳林俠
《身份敘事:邊緣狀態的自我傾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電影的作者表述》孟君
《愛欲之溝和籠養雞的童話——張藝謀、陳凱歌電影接受的社會學闡釋》聶欣如
《電影劇作創新斷想》袁智忠
《走近電影;后現代電影批評的幾個關鍵詞》黃文達
《電視劇改編“紅色經典”的新維度與新嘗試》彭文祥
創作類獎評獎結果(以姓氏筆畫為序)
一等獎(9個)
1、一分鐘短片集《盧米埃爾與我們》馬琳琳張弦等原創上海交通大學電影電視系學生作品
2、《青春萬歲——大型電視主題晚會》白娟中國教育電視臺
3、《光榮進行曲》屈建平美國環球傳播中心
4、《百姓聊齋·愛如空氣》殷亮、楊會飛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5、動畫作品《墻——獻給母親》路盛章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
6、紀錄片《棚棚學校》蔡元北京師范大學
7、紀錄片《早朝》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
8、電視藝術片《美的周莊》南京師范大學
9、專題節目《德格》鄭萌萌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
二等獎(14個)
1、動畫作品《毛線的靈感》王曉芳曲佳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
2、《神話山莊》邱昕偉上海大學影視學院
3、大型談話欄目《現實主義精神》周星北京師范大學
4、紀錄片《尋訪徐園》胡光霽等上海交通大學電影電視系學生作品
5、實驗片《迷失的天井》胡涵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生
6、動畫片《一輩子》胡鑫劉暢上海交通大學電影電視系
7、紀錄片《勞動號子》趙謙北京師范大學
8、《臨時新娘》殷亮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9、紀錄片《尋找毛澤東》曹麗張瑩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生
10、實驗片《告訴我一些事情》黃智勛金炫券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生
11、紀錄片《小胖》樊啟鵬北京師范大學
12、實驗片《欲望的法則》薛瑩王嘉穎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生
13、電視短劇《磁卡電話》南京師范大學
14、電視專題片《為了每一片綠葉》南京師范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