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 《澳門未來科技藝術管理人才培訓》招生簡章
一、項目實施背景及特點
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澳門未來科技藝術管理人才培訓》由澳門新口岸區工商聯會作為項目主體,并聯合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藝術科技融合創新中心(ATIC)、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師范大學)基地、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共同實施。項目以培訓搭建平臺,聚焦于澳門在創意藝術的未來發展,為澳門藝術的數字未來發展開拓新可能。項目邀請藝術、科技領域一線專家,為澳門本土藝術管理人才帶來高質量前沿化培訓。同時策略性整合澳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澳門文化藝術在國際舞臺彎道超車,為實現澳門產業多元化轉型目標形成助力,同時助推澳門成為立足中國、面向葡語國家乃至世界的藝術科技管理人才培養高地。
項目聚焦“科技藝術”和“管理人才”的兩個核心,提升對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新時代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整體認知,了解藝術科技領域的前沿動態和國際化發展需要,了解舞臺、表演、影視藝術創作的基本原理,把握文化產業政策要求、增強藝術管理的前沿視野、進行藝術管理的系統學習、開展經典作品與案例分析與實踐訓練、通過學習和采風形成高質量的科技藝術融合創新方案,培養高素質的科技藝術經營管理人才,進而推動數字藝術相關產業發展,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化轉型,助推澳門成為面向葡語國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全球性創意藝術樞紐。
二、培訓項目介紹
1、國家藝術基金簡介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藝術基金(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縮寫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同時依法接受國內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藝術規律,鼓勵探索與創新,倡導誠信與包容,堅持“面向社會、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
2、實施主體簡介
◎澳門新口岸區工商聯會簡介
澳門新口岸區工商聯會在工商界社會賢達及專業人士的推動下2018年在澳門注冊成立, 致力于加強澳門工商業界的交流,協助企業開拓商機對外推廣,培養澳門在地經營管理人才,以推動澳門的城市經濟發展。與澳門旅游局聯合舉辦「澳門之味巡禮——五都薈萃」、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等活動;文化方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澳門特別行政區聯合制作《澳門之味》《澳門雙行線》等澳門為背景的藝術作品。多次將科技與藝術融入澳門美食與文化澳門人與祖國、與世界、與當代現實的傳奇關聯。
3、實施合作單位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首批211高校、首批985高校、首批雙一流A類高校,是一所以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目前,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戲劇與影視學、地理學6個一級學科獲評A+,生態學等2個一級學科獲評A,7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獲評A+的人文社會學科數量與北京大學并列全國高校第一位。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簡介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簡稱“中廣聯合會”) 是經中央編辦批準使用事業編制的國家廣電總局主管的社會組織。前身是1986年10月15日在北京成立的中國廣播電視學會。2019年更名為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
中廣聯合會現有53個專業委員會,單位會員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地方廣播電視臺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制作機構和傳輸機構,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高等院校,總局主管的14家全國性廣播電視一級協(學)會,各省級廣播電視協(學)會等2000余家單位,擔負著廣播電視行業自律、行業服務、維權和學術理論研究等基本職能。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簡介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簡稱中國視協)成立于1985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民族電視藝術家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電視界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團體會員。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貫徹執行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創作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服務群眾,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積極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基本職能,組織開展學習培訓、深入生活、采風創作、評獎辦節、成果展示、理論研討、出版宣傳、文藝志愿服務、對外交流和權益保護等各項工作,致力于我國電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努力成為廣大電視藝術工作者的溫馨之家。
三、培訓安排
1、培訓時間
根據《國家藝術基金申報指南》和《項目資助協議書》的相關規定,本次培訓周期為2024年6月25日—2024年9月26日,培訓總時長共94天,其中集中培訓58天。
具體培訓安排:
2024年6月25日 舉行開班儀式
2024年6月25日-8月21日(集中授課、采風、考察)
2024年8月22日-9月26日(學員創作階段、研討會、成果展)
2、培訓地點
澳門、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珠海
3、課程設置
(1)必修課程:《澳門文化現狀與前沿趨勢》《文化藝術生產與運營管理》《科學藝術與數字化素養提升》《經營管理人才領導力與創造力思維》《藝術創意與審美意識》《視覺藝術與計算美學》《舞臺視覺制作與新媒體演播》等。
(2)實踐課程:《元宇宙藝術畫廊》《創意產業與科技》《藝術科技商務實地考察》等。
(具體課程名稱以實際課表為準)
4、師資介紹
將邀請國內權威專家學者、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國內主要演藝機構和影視制作機構高層進行授課。除集中授課外,還將對學員進行分組,每天開展專題討論、主題分析、經典賞析、相互交流等活動。授課師資包括:
程曼麗: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計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首席專家。兼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輿情專委會主任,同時兼任國內多所高校新聞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吳志良: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
陸續主編《澳門論叢》《新澳門論叢》《濠海叢刊》和《澳門法律叢書》,也是《澳門總覽》和《澳門百科全書》的雙主編之一。 著有《澳門政制》《青年與澳門未來》《葡萄牙投資環境》和《葡萄牙印象》《東西交匯看澳門》《生存之道——論澳門政治制度與政治發展》。2012年起推動建立“澳門記憶"大型文化保育工程,搜集和梳理澳門從古至今散落的各類歷史文化資料,加以整合及數碼化,永續保存;并與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聯合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十部)大型編纂出版項目,目前已出版《戲曲志》和《曲藝志》兩卷。
肖向榮: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導演、編舞家。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員。
多次承擔國家重大慶典創作執導任務,曾擔任建黨百年天安門廣場活動總導演、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執行導演、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天安門廣場群眾游行總導演、G20開幕式核心主創及室內版總導演等。多次受國際藝術節、南佛羅里達大學、澳大利亞表演藝術學院、法國里昂音樂舞蹈學院等特約編舞。創作《長河吟》獲“文華獎”金獎,《生死不離》獲CCTV電視舞蹈大賽金獎。
獲中宣部、教育部授予的“最美教師”稱號,被媒體譽為“在藝術創新和藝術教育領域中具有國際眼光、本土意識、當代審美的跨界領軍人物”。
楊乘虎: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訪問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委,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
黃 煜: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資深顧問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講席教授。前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內地事務)、傳理學院院長。
任冬生:北京舞蹈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多次獲得“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大獎以及俄羅斯“ Benois de la Danse”(伯努瓦獎)最佳舞美設計獎。代表作: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舞劇《天路》《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詠春》,話劇《枕頭人》《浪潮》《覺醒年代》,音樂劇《在遠方》,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
段 嶸:國家一級導演,編劇,策劃人。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部副主任。北京市首批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北京市“百人工程”人才(新聞界別)。榮獲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先后擔任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灣區升明月”——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首屆“金熊貓盛典”、《明天會更好》等重大項目的總導演、總撰稿。榮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星光獎”“金鷹獎”等多個獎項。深耕數字創意領域,擔任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首個“4D+6面”全景沉浸體驗《長征》創作顧問。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體育展示視頻專家組組長。擔任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指揮部音視頻專家,獲得“北京市保障新中國建立70周年慶?;顒酉冗M個人”。
屈孝鵬:現任五百強企業華發股份品牌副總監、華發集團可持續發展(ESG)管理部副總經理。曾任世界五百強企業品牌總監、北京科技新三板上市公司執行董事,
被評為大灣區經濟特區英才、中國傳媒大學實踐導師、中國年度十大卓越責任官。在藝術與品牌融合方面,通過藝術活動提升城市文化的光彩與品牌的影響力,成功策劃多項藝術品牌活動。
李偉:杭州和豐舞美設計有限公司的創始人、CEO及燈光視覺設計總監,擁有豐富大型演唱會和大型電子競技比賽的舞臺燈光視覺設計與執行經驗。通過精湛的藝術設計功底,不斷探索深耕前沿科技與視覺藝術的融合,提升賽事的觀賞性,從而增強觀眾沉浸式體驗觀感。其代表作包括:2019至2023年的英雄聯盟春季和夏季決賽、2024年MSI英雄聯盟季中冠軍賽,以及《崩壞3星火流音》紀念演出和米哈游《崩壞:星穹鐵道》的“星鐵LIVE”演唱會。
5、預期成果
培養一批科技與藝術的未來藝術管理人才,該類人才通曉內地與澳門在藝術科技領域的發展現狀,又了解澳門國際化發展需求,能在澳門劇場、舞臺展演、文旅、數字媒體藝術等領域從事藝術管理工作,助力打造澳門“演藝之都”金名片。
6、成績考核與學員管理
(1)成績考核
成績評定主要針對學員課業完成的質量進行打分,具體標準(以百分計):出勤占20%;課堂表現占20%;集中學習與實踐占30%;完成報告及展覽占30%。經評定、考核合格后,可獲得《結業證書》。
(2)學員管理
參訓學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項目主體即時解除其參訓資格,該學員不予結業,不發放結業證書:
① 培訓期間發表違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有損黨和國家形象及其他有關意識形態方面問題的言論的;
② 嚴重違反項目主體制定的管理制度,經多次批評教育仍不改正的;
③ 無故曠課1次,或出勤天數不足培訓總時長90%的;
④ 中期或結業考試、考核成績不合格的;
⑤ 在學習中給培訓造成不良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的;
⑥ 在學習、創作實踐中,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的;
⑦ 其他不予結業的情形。
四、培訓對象
1、培訓對象遴選
本項目面向全國招生,招募年齡原則在45周歲以下,主要從事藝術、科技和娛樂行業的從業人員,參與舞臺藝術、活動策劃、劇場、舞臺展演、會展文旅、影視制片、數字媒體藝術等領域管理工作,有署名作品在衛視頻道或主流視頻網站播出或有作為主創參與的作品在實地演出的青年未來科技藝術管理人才。
由本人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由培訓領導小組組織進行資格審核和專業審核。最終選拔出青年舞臺藝術管理人才40人參加本次活動。
2、招生范圍
政治素質高,善于學習和創新,需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滿足以下一條即可):
- 在本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獲得省級以上獎項或承擔省級以上研究課題且成果較為突出的;
- 取得藝術類專業副高級(含副高級)以上職稱的;
- 取得與藝術專業相關碩士研究生學歷或連續從事本行業工作滿10年以上,且有較大發展潛力的;
同時,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 學員須獲得所在單位批準和支持,以保證培訓期間無特殊情況不得缺席;
- 未參加過國家藝術基金同類項目培訓。
主辦方根據報名者提供的材料擇優錄取并上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審批備案
五、報名事項
1、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2024年6月14日
2、報名方式
報名所需提交材料如下:
(1)報名表:PDF電子版,命名方式:“01-姓名-單位-報名表”(參見附件1)。
(2)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個人簡歷、身份證(正反面)、學歷學位證書、職稱證書掃描件(PDF格式),命名方式:“02-姓名-單位-相關證明材料”。
(3)能體現本人專業能力的優秀作品、獲獎證書、發表的論文及專著等電子文檔,命名方式:“03-姓名-單位-獲獎證書”。
3、提交方式
(1)初審一律采用電子版報名,請對照要求認真準備。請使用正式掃描件(非手機拍照),將所有材料打包壓縮后以郵件附件形式發送至指定報名郵箱:future_science_art@163.com,郵件主題和壓縮包名稱格式統一為“X省X市+單位名稱+個人姓名-人才培訓報名材料”)。
(2)正式錄取人員需提交紙質版報名材料(一式兩份)用于備案,請于培訓報到時現場遞交。
4、錄取方式
報名截止后,培訓領導小組按國家藝術基金相關規定進行資格審核,擇優錄取。
2024年6月17日,將在澳門新口岸區工商聯會官網及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官網上公布錄取名單,入選學員將以電話、短信、郵件等方式發放錄取通知。學員收到錄取通知后須提交回執確認,并于指定日期到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報到,未回復確認者視為自動放棄,錄取名額依次遞補。
六、培訓費用
本項目為國家藝術基金全額資助項目,參加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的往返交通費、培訓期間的食宿、學習費用均由項目主體承擔。交通費用報銷請參見附件《學員往返交通費報銷說明》。
七、聯系方式
項目負責人:薛詠賢
項目聯絡人:楊航
報名聯系人:
1、港澳聯系人:植女士
聯系電話:(853)6373 4888
(咨詢時間:周一至周五 10:00-17:00)
地址:澳門半島宋玉生廣場159至207號光輝集團商業大廈21樓H-I
2、內地聯系人:劉老師
聯系電話:010-58806580
(咨詢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藝術樓416
八、注意事項
雙方本著誠信的原則,凡參加培訓學員,視為已確認并遵守招生簡章的各項規定。學員在培訓期間的管理嚴格按照澳門新口岸區工商聯會有關管理制度執行。項目執行單位對培訓成果作品有展覽、研究、攝影、錄像、出版、發布等使用和宣傳權。本簡章最終解釋權歸澳門新口岸區工商聯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