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學刊2025年第9期
■聚焦:第二屆“尋烏杯”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
職工調研能力競賽
4 北京市超高清視聽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研究/王杰群
8 關于遼寧廣電視聽精品創作生產的現狀與思考
/陳磊 劉巖 王叢輝
13 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浙江“廣電+文旅”融合發展初探
/鄭宇 蔡益韡
16 湖北廣電視聽新媒體國際傳播效能調研報告
/湖北省廣播電視局課題組
21 黨建引領聚力賦能 助力融媒提質增效
——福州市長樂區融媒體中心調研報告/杜勝健
■專論
26 人工智能在廣播電視內容生產中的創新應用與風險治理/陳怡冰
29 智媒時代生成式新聞報道著作權糾紛的法律困境與平衡路徑
/張皖雄 孫露 張海
32 從ChatGPT到Sora:廣播電視節目創作的技術賦能與潛在挑戰
/劉曉宇
■個案研究:《小區大事》:創新參與城市治理
36《小區大事》對城市治理背景下民生節目創新的啟示/滕勇
38 PDCA循環理論視角下媒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機制創新
——以杭州電視臺《小區大事》為例/曾莉嬋 張朝
42《小區大事》: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
——城市治理的媒體實踐路徑探索/何萃 方磊
45 從沖突調解到共識生產:協商類民生節目主持人
話語功能和策略研究/朱盈 翁曉華
■討論與思考
49 AI時代新聞評論的價值與說理實踐/周安琪
53 傳統媒體的人工智能應用實踐淺析/王云峰
56 智媒時代媒體從業者新聞職業規范的“失”與“守”
/王洋溢 李曜
59 數智時代AI介入戲曲生態的路徑、挑戰及對策
/王寧遠
■播音與主持
64 新聞評論類短視頻達人的話語結構研究/胡洋銥 王一婷
69 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播音主持教學的高校實踐探索
/張明閣 劉術彬
72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下播音主持的融合發展/任中坤
75 新發展階段中華經典誦讀的創作自覺與審美發現
——基于播音學與藝術語言學視角/湯寒楓
■征文:第五屆廣西視聽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78 全媒體視域下傳統文化類節目國際傳播研究/李潤澤 王一通
81 全媒體時代如何提升對東盟影視傳播的精準度/梁越
85 周邊傳播視域下廣西主流媒體短視頻的國家形象構建
及優化路徑探賾/韓鴻 魏文楷
90 深耕重大主題報道 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
——以中國新聞獎作品《大道同行 絲路共鳴》為例/朱秋萱
94 聚焦“Z世代”的國際傳播路徑探究
——基于《馬克思的中越青年朋友》系列短視頻制作實踐/滕永恒
96 旅華熱潮中的國際傳播再思考
——基于YouTube平臺旅華視頻的內容分析/章潔 陳夢元
100 第五屆廣西視聽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主題征文評選結果揭曉
■節目創新創優
102 從展陳到影像的敘事重構
——紀錄片《盧溝橋:我們的紀念》的創作方法論及實踐/邵晶
105 地方廣播電視媒體建設性輿論監督的實踐探索
——重慶電視臺《今日關注》的啟迪/賴黎捷 趙貴
109 傳統融入現代:文化遺產節目的發展與創新
——兼評《黃河文化大會》/尉恒維
113 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美美與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盧燦麗
■交流之窗
117 人工智能賦能大型體育賽事傳播的實踐路徑與優化策略
——以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為例/趙剛 邱菊 孫慧
120 多級傳播視域下“廣電+”融合賦能機制研究
——以浙江廣電集團“浙BA”賽事傳播為例/趙磊 李哲瑩
124 貴州大數據產業形象在綜藝節目中的塑造與傳播
——以《有朋自遠方來》第三季為例/黃華 劉暢
127 河南衛視對主流媒體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索/王歡 賀建芝
■業界動態
131 拓展數智賦能空間 探索煥新發展道路
——第十屆廣播與網絡音頻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綜述
/謝江林 王淑萍
■CVB觀察
134 CVB-7月:《浴血榮光》《掃毒風暴》《歌手2025》
領跑黃金檔 7月暑期迎來收視熱潮/張儀青
■征文啟事
134 第六屆廣西視聽杯“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構建更具影響力的
國際傳播體系”征文啟事

